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7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国学名著] 《生存与修炼〈道德经〉新解》(全本)作者:熊厚音【TXT】

[复制链接]

灰铜v1_0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9 16: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生存与修炼〈道德经〉新解》(全本)作者:熊厚音【TXT】

作者简介
熊勇先生,字厚音,《道德经》研究者和实践家,国学启蒙和推广的积极活动家,佛学居士,国学启蒙地“云雾草庄”的创建者。
厚音先生1953年生于湖北麻城国学世家,受祖上传统国学思想熏陶和严格的家教影响,博学多才,集中研究中医学、养生学、针灸、武术、丹道学、周易、物质世界科学,辛勤耕耘于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有机结合的特殊领域。厚音先生研究提出的学术观点涉及道德与社会学、中医与美学、周易与数学推理、信仰与文化、道医学与生命系统科学、丹道学与物质世界科学、传统养生与生理组织学、天人合一与现代康复理念等。其学问为社会的和谐、百姓的健康、生态的平衡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理论依据、将传统文化的精华作为一种科学发展观点很好地推到了世人的眼前。
厚音先生奉行的道德实践理念是:我与人一体、我与社会一体、我与自然一体。执行的行为准则是修炼三段论:认识自己、改造自己、发展自己。解放思想的基本要素是:放松、放下、放弃、崇尚自然。其座右铭是:无心求正、有意归真。
3内容简介
《生存与修炼:〈道德经〉新解》并不是单纯从现代人的立场去展述问题的。将《道德经》与《黄帝阴符经》合在《生存与修炼:〈道德经〉新解》一书中进行探讨,是因为两部经典分别从阳和阴的不同角度概括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和存在关系。我们不能够离开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和存在关系去谈修炼,更不能离开人与自然的整体关系去研读这两部经典。
《道德经》与《黄帝阴符经》是同属于道家学派的主要经典。两部经典都有着丰富的唯物主义思想和朴素的自然辩证法。

目录
第一章 体会道——玄之又玄——道的表达很抽象
第二章 比较与甄别——有无相生——生活是道的一部分
第三章 治国与修身同理——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明白道的做法是无为
第四章 道在虚性中表达——湛兮似或存——平常心也是道
第五章 道尊德贵——虚而不屈,动而愈出——比较哲学的生存观
第六章 妙在生生不已——谷神不死——虚无与性情的关系
第七章 天长地久——以其不自生——效法于地天道就是进化
第八章 造化之机——上善若水——人要进步就要如水
第九章 生存是个过程——功成名遂身退——不追求有形的成就称为知道
第十章 相对看问题——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人的意识要知“道性”之反
第十一章 执无御有是正治——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虚无之心态大有用处
第十二章 欲望也可以引以为用——去彼取此——洗心常静,有益人生
第十三章 不计较一己得失——宠辱不惊——真境界才有真作为
第十四章 世界是同一性的存在——执古之道,御今之有——万物之间有信息联系
第十五章 有道者异于人——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圣人就是慎人
第十六章 至静之道能和谐——容、公、全、天、道——长治久安的法理
第十七章 道不是上帝——生而不有,长而不宰——信息的运动很自然
第十八章 每件事必有背景且相反——大道废,有仁义——凡事在比较中归纳进步
第十九章 心性中自然意识很关键——见素抱朴——修炼的三绝三弃很朴素
第二十章 进化要考虑潜在运动——我独泊兮其未兆——恬淡纯朴还要异于人
第二十一章 生命是开放的巨系统——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潜在运动的集约性
第二十二章 事物一分为二的转化——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修道者的自我认知
第二十三章 动态中的冲虚清静——希言自然——天地是圆的称之为返
第二十四章 自知自觉自省是积德——不自生——不执着于自己的一切)
第二十五章 人生命贵在惟道是从——道法自然——重视人在天地间的作用
第二十六章 心物是同一的存在——不以身轻天下——轻浮动摇生存根本
第二十七章 对立统一中重视处下不争——虽智大迷——天下没有废弃之人、物
第二十八章 神秘莫过于雌雄——知白守黑、知雄守雌、知荣守辱——三知三守生命进化之式
第二十九章 处理好意识和存在的关系——去甚、去奢、去泰——人性需要生存无为
第三十章 生命健康不应有强制性——物壮则老、不道早已——生命能源的长久转移
第三十一章 观念和理念在整体中的角度问题——吉事尚左——生命内在平衡的左右观
第三十二章 人的内在和谐是天人合发之机——见素抱朴——虚无之处长养精神
第三十三章 人生存中的优势——自知与自胜——观察自我就是研究宇宙的共性
第三十四章  物质世界可认知性在于无形——圣人终不为大——如何对待生命的主动性
第三十五章 人的生存有信息态支撑——执大象,安平泰——要想健康长寿就要知虚、守虚
第三十六章 信息态的作用方式——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生命系统中潜在运动合于道
第三十七章 进化中的朴不是欲望是参与——万物将自化——将身体当国家来看待和治理
第三十八章 强调某事就是资养其反——上德不德——下德上德和玄德,三种不同的生存态
第三十九章 主观上难以接近的“一”——万物得一以生——人生修炼生存都贵于精一
第四十章 矛盾形成事物前进的内力——反者道之动——人格化的道推动道性化的人
第四十一章 修道与生命进程的关系——进道若退——人做道器能长久,但无名
第四十二章 道性和凡心相背——万物负阴而抱阳——宇宙的膨胀和德心归一都是道
第四十三章 柔弱处下的好处——天下希及之——观察物质世界性质要双向
第四十四章 人类的美好愿境“长生久视”——外其身,知止不殆——身心并炼,调整环境,进化自然
第四十五章 大智若愚——清静为天下正——心清静身清净益于生命
第四十六章 身体的平衡需要知足——民以自化——少了欲望多了真情人生才有长久发展
第四十七章 圣者的真实性——无为而成——多元化的思维与集约化运动
第四十八章 天下的统一性在微观——玄之又玄与超弦——理解无为就能理解玄德
第四十九章 人群存在集约意识——为天下浑其心——收敛俭啬内外不争是圣人行为
第五十章 生命的基本形态——出生入死——人的生死观念要改革
第五十一章 社会要发展,生命要积德——万物莫不尊道贵德——玄德是生命的崇高意境
第五十二章 开放的体系需要收敛——既知其子,复守其母——生命和谐在于内同一外慎独
第五十三章 生命长久的活力来源——唯施是畏——警惕生命中的耗散
第五十四章 天下为公——从身到天下的同一性——积德是生命自组织的负熵
第五十五章 生命的制约——物壮则老——生长至衰老与意识的发展有关
第五十六章 人道与天道的不同处——和光同尘,是谓玄同——修德者的自在与尊贵
第五十七章 修身与治国相似——民以自化——健康不需迷信只需无欲无事无为
第五十八章 意识对身体的干扰——民之迷,其日固久——祸福相依
第五十九章 外其身是生命的再造——有国之母,可以长久——自组织是开放系统的规律
第六十章 灵界的和谐——圣德交归——不畏鬼神,唯施是畏
第六十一章 和谐与“双赢”的辨证——天下之交——退让者终有所德是自然法规
第六十二章 人们潜意识知道——道者万物之奥——和谐是让人们都知晓道性,故可贵
第六十三章 为社会多做好事——报怨以德——好事情要让人们自己去认、知、行
第六十四章 长久不懈的关注——圣人无执故无失——人的基础层面是百姓心
第六十五章 两种治理方法背后——常知楷式,是谓玄德——执玄德是握造化之枢
第六十六章 圣者处下处后无为——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健康开始于生存中的内外无争
第六十七章 处世的大智慧——慈、俭、不敢为天下先——老子修炼有三宝
第六十八章 与己不争是和谐之宝——先从生命内境修起——握造化需有配天之德
第六十九章 人生道性是天然产物——抗兵相加,哀者胜——治身如同用兵要以退后为上
第七十章 平常心执非常道——知我者希则我贵——圣人执玄德所以天下难知其行
第七十一章 主观上清心寡欲——圣人病病——知道得太多还要知道向内反省才为贵
第七十二章 以德修身——自爱而不自贵——身天下与社会天下有相似性
第七十三章 深不可测的道——不召而自来——看不见的潜在运动所以要慎独
第七十四章 圣者的司法观——以德服人,以法治人——天地间的制裁也有法则
第七十五章 修炼重在微妙——无以生为贤于贵生——进化要求不是求法而是无为
第七十六章 万事万物为师——柔弱者生之徒——仿生还要知生物之共性
第七十七章 损补有道则——圣者不欲见贤名——修炼要有奉献精神不停地转移既得
第七十八章 实践道理就是修炼——正言若反——磨炼对人生进化是大有好处的事
第七十九章 未来人类的行为准则——执左契——柔弱的位置是长久性的保障
第八十章 在道性下做好自己本质工作——安居乐俗——发展健康要着重于质朴
第八十一章 一心为公是大智慧——圣人不积——同一性中物质和精神的循环方向相反

插件设计:zasq.net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6-11 16:12 , Processed in 1.016354 second(s), 4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