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转帖] 《走出自己的天空》

[复制链接] [已阅至1楼]

版主勋章 - 版主勋章

 成长值: 28990

宝血灵晶结丹成就紫金v1_05紫银v1_03紫银v2_02紫铜v1_05紫铜v2_03紫铜v3_05红铜v1_05灰金v1_05灰铜v1_05灰铜v3_01绿金v1_01绿金v3_04绿银v3_05绿铜v3_05蓝银v1_05蓝铜v1_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7 00: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8月22日下午,北京涵芬楼书店,“哈佛毕业演讲中国第一人”何江出席新书《走出自己的天空》读者见面会。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果壳网CEO姬十三出席了此次读者见面会,畅聊与作者何江的“因缘际会”。

书封

  何江,出生于湖南宁乡坝塘镇停钟新村,父母种田打鱼,没有任何起跑优势,却一路“开挂”,从中国科技大学毕业后,赴哈佛大学研读生物化学,硕博连读,如今在麻省理工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主攻生物领域。

  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登上哈佛大学毕业典礼演讲台的中国人,又被福布斯杂志评为30位30岁以下医疗健康领域青年俊杰,不久前他又作为唯一一位中国人,入选世界顶级智库阿斯彭思想界聚焦健康学者。

  今年8月,何江的新书《走出自己的天空》出版,这本书是在世界著名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教授的指导下完成的。全书共分十个章节,每个章节都记录了农村生活的不同侧面,它们拼接在一起,则又组合成了农村生活的一个全景。“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我自己的书,更是关于我的家庭,我所成长的村落的一本传记。”

何江现场签名

  世界著名历史学教授鼓励,“写下你所认识的乡村变迁”

  在8月22日下午,《走出自己的天空》读者见面会上,何江谈到了撰写该书的缘起。

  五年前,何江还只是刚进入哈佛大学的懵懂博士生,对周围的一切都十分好奇。有一天,他偶然发现了尼尔?弗格森教授的一场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讲座。

  何江此前读过尼尔·弗格森教授的书,便抱着了解不同领域信息的心态进入讲座现场。讲座后,何江跟尼尔·弗格森教授聊起了中国,这引起了尼尔?弗格森教授的浓厚兴趣。

  过去29年,何江从湖南宁乡农村进入县城、省城、再走到美国波士顿,尼尔·弗格森对他说,“这一路,好像完成了一次快进版的工业革命,”并建议他把“这一路”写下来,他说,“你能不能以中国乡村的经历为蓝本,写一个你成长所认识的乡村的变迁?”这就是本书的肇始。

  在尼尔·弗格森教授的引导下,何江开始用四年时间,从他自己、他家人的记忆里搜集那些关于他成长的故事,关于他所出生的村庄的故事,以及在这二十多年里他所走过的地方的故事,写出了《走出自己的天空》一书。

  何江想用这本书回答两个简单的问题:乡下人怎么过日子的?乡居生活究竟是怎样的?他说,“随着中国一步步实现现代化,传统的乡居生活正在逐渐消失,都市人对乡村有着好奇感,疏离感,同时又有一份不可磨灭的乡愁。我们的生活不停地变化,乡下的环境和生活也在不停地变化,这些我身边的人和我生活过的村庄的故事,或许恰恰能够把那个正在逝去的时代记录下来。又或者,通过这些文字,那些细心的读者能够感受到一个更加立体的、具象的乡村孩子的内心世界。一个人的成长的过程中,其实需要有这样一个停下来往回想一想,曾经走过的路的一个过程。因为只有不停的往回去望,然后才会指引自己,就是下一步往什么方向走,往什么领域去走,才会看的更加明晰。所以对我来说这本书其实是属于回顾自己的一个曾经,让我在未来找到更好的方向感的自我认知的过程吧。”

  妈妈陪我和弟弟一起看书,不觉得学习很痛苦

  何江与主持人湖南文艺出版社编审邓映如都是“从乡村走出来,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一代。”

  邓映如说,“知识无论在哪个时代,它的影响力,且不说对人类、民族的改变,至少对个人的改变是很大的。”何江对此很认同,“这点我很有感触。现在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各个人群来说,中国人对教育的关注是非常非常重视的。但也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教育资源以及各个方面的压力,会让人觉得通过教育改变命运,似乎会越来越难。因为在资源的分配上,以及不同群体的人可以获得的资源方面,都有区别、对比。但我始终坚信一个观点,可以通过读书把自己从一个原有的圈子带到另外一个圈子。”

  何江从乡村走出来,第一次到小城镇,再到城市,再出国到哈佛、麻省理工接受世界上最顶尖的文理教育、科技教育,“这其实是真正能够让人的眼界大大扩展的一个过程。每个人依然要相信社会有这样的输送能力,我也仍然坚信有这样的输送能力在。只要你有这样的梦想、追求,愿意努力尝试,愿意去做的话,什么事情都是可能的。”

  为什么何江能够一步步走到今天,他提出了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家庭教育。

  “我自己在成长的时候,父母在很长一段时间,在乡下都是陪伴在我身边的。小时候,记忆很深刻的,妈妈经常会干完田里农活,会陪着我和弟弟一起看书、一起听我们讲学校学习的内容。耳闻目染,跟着父母接触学习到的东西,逐渐影响了自己对教育、对学习的认知。那时候开始,我不会觉得学习是很痛苦的事情,我觉得我能把这些东西分享给我的父母,我父母听了我的分享会有很大的感触。这样的家庭教育正反馈作用,其实对我来说,无形中也影响了很多对将来成长过程中的一些能力,比如自主能力的培养。美国非常成功的一些人,身上有很多特质,比如独立自主、创新创造,其实都是在小时候家庭教育等方面带来的。”

  进哈佛曾自我怀疑,克服“谦虚”大胆表达

  实际上,何江进入哈佛大学也并非“一帆风顺”。

  “我刚进去第一、第二年时候最大的问题是,中科大毕业立马到哈佛,有一个很强的不适应过程。突然发现,那边有很多优秀的人,旁边的人都非常非常杰出,自己的内心会有很大的挣扎、纠结,你会怀疑自己有没有能力成功。对我来说,一路走来都有这样的过程。”

  美国的课堂文化、科研文化,鼓励一个人自信的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而对中国人来说,会谦虚一些,不要那么大胆、张扬的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

  “如果要在那样的环境里面做得优秀、杰出,首先你要认清楚自己的问题在什么地方。就像我很快就认识到,一定要在这样的环境里面,改变自己谦虚、不太愿意发声的状况,迅速找准问题所在。同时,找一些机会来进行锻炼。”他说。

    何江刚到哈佛,英文远没有毕业典礼演讲视频当中那么好,当时的听、写没有问题,但是和人交流的时候,因为文化上有很大的区别、差距,所以那时候有很大的问题。

  “我意识到这个问题,很快就做破冰式的尝试,比如跑到哈佛当哈佛本科生的助教,了解他们的校园文化。包括写这本书,当时鼓励我的教授,是非常有名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是哈佛商学院的教授,我当时在他演讲之后就很大胆的说:“能否和您聊一下关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问题?”其实这也是逐渐锻炼出来的”。

  中国人的思维里面,可能碰到这样的场合,我不太愿意和这些有光环的教授说话。但是经历适应期后,“我就觉得其实也没有什么,教授来做分享,其实就是希望把自己的观点分享给其他人。”

  “一个新的环境都有一个适应期,这个过程当中人需要有很大的敏感度,找自己的定位,找到定位才能走出阶段性的小目标。对我来说,从中国到美国是一个很大的转折点,相当于接触到了不同的文化。”




管理员已阅至此楼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5-4 19:48 , Processed in 2.536505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