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转帖] 《未来简史》:一部大而无当的“想象史”

[复制链接] [已阅至1楼]

 成长值: 28860

灰铜v1_05绿铜v3_05绿金v1_01绿银v3_05紫铜v1_05绿金v3_04紫银v2_0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0 03: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未来简史》  [以] 尤瓦尔·赫拉利  林俊宏  中信出版社

2014年,年轻的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以一部《人类简史》,收获了全球范围内的声名和争议。这本书位居以色列畅销书排行榜100周之久,并引发30个国家争相购买版权,还入选了比尔·盖茨、扎克伯格等诸多名人、领袖的年度书单。在这本书中,赫拉利提出了颠覆性的观点——人类之所以能够崛起统治地球,是因为其拥有强大的虚构能力,人类现存的一切,如国家、宗教、企业等都是虚构出来的现实,是一种基于想象的共同体。

在回顾完整个人类历史之后,这次赫拉利走向了未来。去年9月,他的新作《未来简史》出版,今年1月被引入中国,这次他能够再次震撼世人吗?

第二次认知革命

讲述整个人类的故事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在世界范围内,最著名的人类故事讲述者也许是美国作家房龙,而现在最流行的是尤瓦尔·赫拉利。

在那本两年前席卷全球的《人类简史》中,赫拉利以一种“大历史”的手法,向读者们展示了人类从哪里来,而在新作《未来简史》中,他尝试揭示一个“算法世界”和一个从“人”到“神”的未来。

在赫拉利看来,数千年来人类面临的三大重要生存课题是饥荒、瘟疫和战争,但这些已经是可控的了,“每天因为吃太多而丧命的人比被饿死的人要多;因为太老死去的人比感染病毒死去的人多;自杀而死的比被战死、恐怖主义和罪犯杀害的人多”。他进一步提出,世界上已经不再有自然造成的饥荒,只有政治造成的饥荒。在全球大部分地区,就算一个人没了工作,也不太可能活活饿死。医学和科技的发展让人类大规模死亡成为小概率事件。另一方面,知识成为主要财富来源,因此掠夺财富为主要目的的战争逐渐消失。未来人类面临的重大议题是长生不死、幸福和化身为神。

在赫拉利的构想中,人类会逐渐把工作和决策交给机器和算法来完成。这样一来,被技术发展抛开的“无用的大众” 将无所事事,而生物技术的发展可以使得人获得永久的幸福感,因为人的幸福感是由生化机制控制的。而少数超级富豪还能享受到这些新技术的最大成果,即利用科技的发展完成进化、编辑自己的基因,最终与机器融为一体,成为永生和进化的“神人”。

在赫拉利的上一本畅销书《人类简史》中,他认为人类的第一次认知革命是因为智人的DNA起了一点小变化,让人类拥有了虚构的能力,从而创造出宗教、国家、企业、城市等概念,使得人类在这些概念下加强了彼此的连接,从而成为有着强大组织和执行能力的物种。而未来只需要对人类的基因组再多做点改变,人类就能够从智人进化为神人,接触到目前还难以想象的新领域,而这将是人类的第二次认知革命。

其实,这并不是什么新鲜的观点了。对于一个从过往中梳理出事实的历史学家而言,赫拉利的想象力还不够大,在众多科幻作品中,人类的未来被作家和电影编剧们想象了成百上千次,人类向“神人”的进化是其中一个比较著名的母题,并伴随着各种哲学思辨的结局。

自由意志的终结?

《未来简史》中还是有一些新鲜观点的,比如赫拉利相信,在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自由意志将走向终结。

赫拉利说,自由意志基于三个假设:第一,我有一个不可分割的“自我”,用心审视,就能发现自己内心深处真实的自我,要倾听它的声音;第二,真实的自我是完全自由,拥有自由意志的;第三,没有人比我自己更了解我自己,必须自己说了算,不能让别人替我做决定。

但赫拉利随即举例证明,人是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欲望的。他举了个例子,美军研发了一种叫作“经颅直流电刺激器”的头盔,戴上这个头盔可以让人集中注意力,让你专注于一件事儿。实验表明,这个头盔的确有利于士兵战斗,而且还能促进学习。

这个例子是书中几个核心论点的重要证据之一,听起来很像是科学家已经发现“自由意志是一个幻觉”,作者还认为人类精英正试图用生物和计算机技术对自己进行升级,想要变成神人。这些惊世骇俗的观点,需要有说服力的依据,作者举得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之一就是这个。

但作者在原文后面也说得很清楚,“美国军方正在测试这种头盔,希望提升士兵在训练或实战时的专注力和表现”,“目前距离能下定论还很遥远,而且经颅直流电刺激器的效用还是远远名过其实”,“直到2016年,经颅直流电刺激器仍在起步阶段,也无法预测是否会在何时成为成熟的科技”,这样看来,这个用来证明自己观点的例子也就是一个常见的前瞻性实验,并没有什么实质性内容。这就不禁让人对其观点的说服力产生了怀疑。

或许正是如此,《经济学人》杂志对这本书的评价是“一部肤浅、华而不实的作品”,充斥着浅尝辄止和令人失望的泛化处理技巧。“赫拉利倾向于用科学来标榜自己,用了一些例如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和人工智能的词汇,但他没有严肃地对这些话题进行展开。相反,他像是在做一场 TED 演讲般,一笔带过。他的论断相当模糊,正如飞转的轮胎钢圈一样,永远看不清真实的辐条在哪,给人留下的只有幻象。”

让人沮丧的虚无感

在赫拉利的笔下,大数据下人工智能的算法比我们更了解我们的需求,在投票和消费的时候,我们经常犯错,但计算机会作出更加明智的决策。因此人工智能越来越发展的结果是,大部分人将失去价值,机器将取代人承担更多的工作,如果说工业革命带来了无产阶级,那么人工智能革命将带来一个新阶层:无用阶层。

他提出,计算机与我们的关系分三步:第一步,算法相当于人类的帮手,你有什么问题问它一下,但决策权在你手里。第二步,算法相当于代理人,只要有一个大的方向和原则,它就去具体执行,执行中的一些小的细节,它自行决策。第三步,算法成了主导,你索性什么都听它的。人类就是这样放弃了自己的决策权。

但赫拉利认为有一种人是不受算法控制的,他们就是控制算法的精英,这些人才是世界的主人,站在算法系统背后,做最重要决策的人。普通人听算法的,算法听他们的。而这些精英,就已经不是普通的“智人”,而是掌控了算法,并通过生物技术战胜了死亡、获得幸福快乐的 “神人”。他们才是未来世界的主宰者,是人类进化而成的新物种。

显然,一个负责任的科学家不会这样预测未来,也不会同意别人这么预测科学家群体。少数精英掌控全人类,是人文主义者和政治家们最容易预测到的未来。但必须清楚一点,科技掌握在科学家手中,科学家的伦理则是一个复杂而充满变数的问题,况且让人充满信心的一点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会站在造福整个人类这边,而非少数精英那边。

抛开理智的一面不谈,《未来简史》确实让人们思考良多,但它在情绪上的传达是消极的。试想,当精英们透过算法,透过生物科技,控制我们的头脑和欲望,甚至战胜死亡的时候,当自由意志烟消云散的时候,我们最终必须审视的问题是,人,到底有什么价值?科学可以操纵我们的欲望和感受,也许借用一点点电流,大多数人什么也不用做就能一直活在极端的喜乐中。那么人生还有何意义?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种书,有的书读完当下就能用,有的书常读常新能塑造三观,而《未来简史》这本书,由于太宏大,很难给它找到一个具体的、可以用的场景,也很难说它对一个人的价值观或生命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事实上,这样大而无当的书籍主题,反而会让人陷入一种更深层次的迷茫,一种更深层次的虚无感和无意义感。

《人类简史》也很糟糕?

在《未来简史》之前,《人类简史》红遍全球,赫拉利借用当代人类学、心理学、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强调:人类的行为,是由其生物属性所决定的,并不断与其创造的文化发生冲突。《人类简史》的生物学决定论,与作者对历史的道德解读之间,产生了强烈的逻辑冲突,削弱了书的思想力度。

按赫拉利的说法,七万年前产生了语言和想象,让人类处理并传播大量信息,虚构不存在的事物。可史前人类只留下了骨骸和遗迹,难以追溯他们的思维世界;我们如何得知这些都是七万年前开始的?

赫拉利认为,农业不仅让人类痛苦,也让被驯化的动物跟人类一起受罪。在他看来,农业革命是人类为自己挖的一个大坑。看起来是人类驯服小麦,其实是人被小麦驯服;人成了农作物的奴隶。人类成为文明的奴隶。这不是什么新的历史观念。从庄子到卢梭,从马克思到弗洛伊德,古今中外,批判文明损害人类幸福的哲学思辨,一直络绎不绝。

在《人类简史》结尾,赫拉利提醒人们,如果智人不负责任地追求私利,科技的发展可能导致人类的毁灭。这种心灵鸡汤式的警告,和他之前自由意志只是人类想象的结论,发生了逻辑冲突。如果“自由意志”是想象,如果我们永远不能做出选择改变命运,那么赫拉利的警告不是对牛弹琴吗?(曾浩)



管理员已阅至此楼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4-30 01:46 , Processed in 1.135486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