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转帖] 大道理都懂,小情绪过不去

[复制链接]

灰铜v1_02绿金v3_01绿银v3_02绿铜v3_01紫铜v2_01紫银v1_0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7-10-7 09: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小曾是条鱼(来自豆瓣)
来源:https://book.douban.com/review/8798230/



插画来自网络~
1、

那天,几个闺蜜出来小聚,顺便吐槽生活的不尽如人意。

K讲到老公的不作为,她曾愤怒到有自残的念头。

其他几个人很紧张,纷纷劝说这不值得,实在不行不如离婚。

K无奈地说,“道理都懂,只是情绪上过不去。”

我理解她的心情,因为我也曾陷阱过无望的情绪里,那时甚至希望自己遇到点什么不测。然后我可以逃离所有生的烦恼,又不用背负放弃生命的罪名。

2、

那时候,我自己一个人住。我是怎么走出来的呢?

我尽量多去一些公共空间,例如带一本喜爱的书到附近的咖啡厅,看着咖啡厅内其他人与我一样静静地看书,内心会平静些。我也会到附近的校园里跑步,看着操场上那么多人和我一起在跑步,我渐渐感觉没那么孤单。又或者,我会约上好友看一些平时很少接触的演出,我才发觉,原来大家在生活里有那么多我没想过的兴趣爱好。

我经验之谈的重点是,避免过度的孤单。孤独感加上坏情绪,会更狠地侵噬你的内心。将坏情绪适度发泄出来是好的,但在一个自由的空间里过度地放任自己真不是好事。

我不再那么激进了,不想将力量都用在与自己、与世界较劲。

3、

现代社会的价值取向是用外在的条件来衡量一个人,学历、职业、车子、房子等,久而久之,我们生活的焦点都放在外部事情上,而很少关注我们自己内心的感受。

所以,很多人,就像K和我,某些事情引发的情绪排山倒海而来,一时之间不懂得怎么应对。

所以看到台湾临床心理师洪仲清的《给情绪多点时间》时,心里甚是惊喜。太多的情绪,好想听人聊一聊,好想听别人跟我说,不用急,慢慢来。

洪老师大概也明白读者不需要长篇大论,而是需要一场心理按摩。它的书里每篇文字都不长,都是些小故事小哲理。而恰是在这些小故事小哲理里,我好像看到了自己过往那些情绪失控的人生片段。

洪老师缓缓地说,”事情的对错跟人的具体感受,是两回事。”

“除非未来不见面,不然我们给出去的恶意会在之后相处的时候,用我们不见得能预料的方式反馈给我们。”

“一个人懂得让自己开心,才会懂得如何让他人在关系里面轻松一点。”

让我想起自己年轻气盛时,脑海里充斥的词句常常都很偏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你不喜欢这样,那分手啊”,“我性格就是这样”,“我要保持我的棱角,我不要变得圆滑世故”……

因为这些信念,遇到同样的事,我的情绪比其他人,更容易失控。

作为旁观者,我也看到了别人的人生片段。

洪老师说,“以爱为筹码,逼对方就范,这是教养技巧中的‘撤回爱’。”

想起商场里见到家长对孩子怒吼,“你不听话,我不要你了!”又或者家长们对孩子成绩不满意,“我怎么生出成绩这么差的孩子。”好像只有听话,只有成绩好,才配得上家长的爱。

“双方不断积累的情绪在默默地腐蚀双方的关系,于是最后无力维系,关系也悄悄地走向终点。”

想起之前看到的文章,关系未到尽头的夫妻会继续在民政局大吵大闹,发泄彼此的情绪。而心意已决的夫妻,基本上都是默默签字,各自离开。

4、

看完全书,内心平静而放松,就像做了一场心理按摩。

既然经常说“大道理都懂,小情绪过不去”,那何不尝试了解一下我们的小情绪因何而生,又可以怎样排解。

其实不是情绪“抓住”了我们不放,而是对一些事、对关系的“执念”,使我们心里不好受。

觉得相爱就应该包容我的一切,就应该很有默契,知道我在想什么。这个执念在相处中必然经不起考验,所以注定会失望失落。

孩子调皮捣蛋,不好好学习,家长们感到生气。这是不是将自己生活的焦虑转嫁到孩子身上了呢?害怕孩子不够出色,像自己现在一样碌碌无为?

《遇见未知的自己》里面说过,世界上只有三种事,自己的事、他人的事和上天的事。唯有自己的事能为我们所掌控。

我们有自己的难关要过,伴侣、孩子有自己的路要走。

洪仲清老师温和地跟我们商量,是不是该先整理好我们积累的情绪,接受自己,和自己做朋友,然后再来陪伴我们在乎的人?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5-18 02:36 , Processed in 0.748909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