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娱乐综合] 《比利 •艾略特》不要被别人期望的绑架

[复制链接]

版主勋章 - 版主勋章

 成长值: 29070

宝血灵晶结丹成就紫金v1_05紫银v1_03紫银v2_02紫铜v1_05紫铜v2_03紫铜v3_05红铜v1_05灰金v1_05灰铜v1_05灰铜v3_01绿金v1_01绿金v3_04绿银v3_05绿铜v3_05蓝银v1_05蓝铜v1_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8-3-14 06: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英国电影《比利 艾略特》,在2000年上映后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赢得包括最佳英国电影奖、最佳男主角奖、最佳女配角奖在内的三项英国电影学院奖,并获2001年美国奥斯卡奖项三项提名。
剧情:天生爱跳芭蕾的少年
比利出生于英国东北部一个底层矿工家庭。父亲与兄长是工会的成员,他们经常参加罢工,并认为比利应该学些男人的拳术。比利通过偶然的机会开始着迷于芭蕾,芭蕾老师威尔金森无意中发现了比利出色的舞蹈天赋于是开始悉心教导小比利。
可是比利的家庭全然不理解儿子的爱好,为次发生了多次的家庭冲突。在威尔森金太太的及好友迈克的鼓励支持下,比利坚持了下来并改变了父亲的想法。为了筹集比利面试皇家芭蕾舞蹈学院的费用,父亲顶着压力开始复工。最终比利被录取,多年以后成为芭蕾舞剧《天鹅湖》的主演。
冲突:当常见的励志电影加入性别视角后
当本能在现实中得不到尊重,在外界的压力下便会引起冲突 这样的情节策略在许多励志、追梦电影中并不少见。
但是《比利• 艾略特》在这一模式中加入了独特的性别视角,故事也发生在独特的历史背景下,影片因此获具有强烈的现实色彩。它巧妙的将舞蹈与男子汉气概建立起微妙的联系,人物的成长始终处在男性的焦虑之下,这种男性焦虑不仅是长期以来的性别固化观念,还来自于影片的故事:20世纪80年代,英国煤矿工人罢工。
将罢工的主题投放在煤矿工这个群体上,这种巧妙的安排,很好的描述了一直以来存在的性别差异,以及差异认知。性别的差异除了生理属性不一样之外,更大的差异还体现在性别观念上。男性与女性有着不同的标签,男性应当阳刚、坚强、进取、攻击性强;女性则温柔、顺从。这样的观念意识由来已久,成为辨别两性的重要特征。假如越界就会被看作“娘娘腔”。
无论是比利、父亲、还是兄弟都不愿意与“娘娘腔”扯上任何关系,就像比利说的“虽然我喜欢芭蕾,但我不是同性恋。”性别的刻板印象对比利的带来的直接影响是,比利要像个男孩,所以他只能学习充满男性和荷尔蒙的运动拳击。
在父亲和兄长看来跳充满女性气质的芭蕾实际在“越界”他们的男性名誉、声望会受到损害,他们希望比利能和他们一样参加各种男孩子的运动。长大以后可以像他们一样充满力量,继而从事一些体力劳动。
背景:为什么芭蕾舞是女性的专利
芭蕾舞称为女性气质的象征有着自身的历史原因,虽然它的诞生与发展与男性密不可分,但是当时整个社会并不这么认为。自15世纪以来芭蕾舞诞生之初,所有的角色均由男性扮演,男办女装的传统延续近两百年,具有深刻的女性化阴柔的烙印。
17世纪初路易十四创办皇家舞蹈研究院后,女性开始登台演出。19世纪初“脚尖舞”产生后,女演员取代了男演员的主流地位,开始统治舞台。至此芭蕾舞称为女性气质的代名词。
比利虽然着迷于芭蕾舞,但是过去的经历及整个环境让他一度认为芭蕾舞是娘娘。在父亲和兄长看来跳充满女性气质的芭蕾实际在“越界”他们的男性名誉、声望会受到损害,他们希望比利能和他们一样参加各种男孩子的运动。
在黛比的开解下,著名芭蕾舞男演员韦恩和运动员一样壮的例子下,比利才没有那么焦虑。他不再担心自己变成“娘娘腔”也能坦然的面对父亲和兄长,他开始在芭蕾舞投入更多的精力,并不断的以训练身体的方式强化自己的男性气质,以此来告诉众人跳芭蕾不是“娘娘腔”。
影片中反复出现的比利训练画面,除了展现了对身体的控制外,还暗示了芭蕾舞的男性气质。与威尔森太太的交往,也缓解了比利的焦虑,因为她丝毫不在意跳舞的是男孩还是女孩,她在意的是舞蹈本身,不管性别。她为比利提供了一个轻松、舒适的空间,在威尔金森太太面前,比利不需要有任何顾虑只要专注跳舞,练好舞蹈基本工就可以。
结构:复杂曲折的性别叙事
事实上比利并不是没有性别差异观念的,他热爱芭蕾,更是出于对身体的自信。他相信自己的身体可以像运动员一样,这种心里认知让比利以为他可以避免成为“娘娘腔”的风险。
然而父亲和兄长却达成了格外一致的共识,坚决不让比利跳芭蕾,跳成不芭蕾已经让他感到气愤,然而不能跳芭蕾的原因更是令他愤懑。比利只是一个11岁的孩子,在比例的潜意识里“娘娘腔”、同性恋都是会惹来麻烦的,他只关心自己会不会被当作二者中的一个。他也会维护他的性别立场,他始终坚定的认为他拥有和运动员一样强壮的身体,既然著名芭蕾舞男演员都可以跳舞,为什么他不行。
影片复杂、曲折的性别叙事,令模式化的励志片显得与众不同。将性别的主题投射到以男性为主体的矿工阶层,亦使影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当生存和梦想的产生冲突后,如何抉择;固有的社会观念受到挑战后是否应该改变。坚持自己的梦想,还是为别人的期望改变自己这是《比利•艾略特》留给观众的思考。
节点:选择意味性别背叛
比利的兄长是个狂热的罢工者,他和工友们并肩高呼,痛骂复工的“工贼”,连他昔日的好朋友也是如此。他把罢工群体赋予道德意义,任何偏离这个群体的行为都是不可原谅的,必须受到谴责。
他认为芭蕾舞在罢工面前不值一提,更糟糕的是芭蕾舞会让弟弟变得“娘娘腔”而罢工则需要的是真正的男性。这意味着比利背叛了他,背叛了整个家。相比之下父亲对罢工的态度更为复杂,他既支持罢工,但是作为一家之主他心里又非 常清楚,长期罢工根本不足以负担整个家庭。直到倔强的比利“挑衅”他在他面前跳起了可恶的芭蕾舞,他才相信比利的舞蹈才能,他也转而支持比利的梦想。
为了筹集比利面试芭蕾皇家舞蹈学院的费用,他在百般无奈下放弃了尊严,低头复工。这一幕再次展现了罢工与性别之间的微妙联系,罢工不仅仅意味着背叛,还有女性般的懦弱。然而为了比利父亲选择承受一切,他忍气吞声将屈辱埋藏在心底。最后事情得到了转变,煤矿工人决定复工,他“叛徒”的身份得以证明,然而复工也意味着罢工的失败。
结局:自己的期望 还是别人的期望
多年后父亲在伦敦去剧场看比利的演出,都市的繁华,常常的扶梯 及剧院的爆满暗示着比利的成功,父亲被眼前所看的景象震惊了。影片又开始了展现出“励志”的一面。父亲托人告诉比利,自己和兄长看他的演出,不难看出严肃、木纳的父亲内心掩饰不住的激动、喜悦与骄傲。这一幕与父亲第一次看到比利跳芭蕾时震惊、羞愧、愤怒有着天壤之别。 比利在众人的期待下登台起舞。当11岁的比利爱上芭蕾舞时,他的世界就只有芭蕾舞。所以他不能理解家庭的困境,也不会在意社会的看法,更不被父亲、兄长学泰拳的期望改变自己的想法。单纯的比利对芭蕾的纯粹使他坚持了下来,最终成为真正的芭蕾舞蹈演员。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5-12 19:57 , Processed in 1.145634 second(s), 4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