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探索频道] 小行星带,小行星带是怎么形成的?

[复制链接]

 成长值: 29160

灰铜v1_05绿铜v3_05绿金v1_01绿银v3_05紫铜v1_05绿金v3_04紫银v2_0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8-11-5 16: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行星带

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由原始的太阳星云中的一群星子来形成,

小行星带

的形成主要依靠的是火星及木星的万有引力,其中以木星的引力最为重要,并且由于万有引力的作用,造成了这些小行星带无法形成行星,小行星带有十几万颗小行星,其中最大的有三颗,分别是智神星、婚神星、灶神星,直径超过四百公里,其余的小行星比较小。

通过长期的科学研究表明,对于小行星带有以下四个方面的论述:

一:根据小行星的形状判断,小行星带的形成是经过高温融合形成的,但是这种融合和其他行星不同,比如地球,地球在形成过程中的融合过程是以万有引力为主导作用,但是小行星带中的行星是由外部力量起决定性作用。

二:由于小行星带中的行星个体都非常的小,并且在形成的过程中由外力导致,其自身的引力作用几乎不起作用,没有办法将自身在融合过程中产生足够的高温将物质融合在一起,因此小行星带中的行星形状都不规则,无法形成像地球等行星所显示出来的球状。

三:小行星带中的物质和行星光环的物质完全不同,比如和

土星环

中的物质,

土星光环

中的物质是由大量非常细微的颗粒组成,并且这种物质显得非常的疏松,没有经过高温的融合过程,但是对于小行星带来说,由于其形成经过外力的作用,会使得部分行星会经过高温融合形成硬化的颗粒结构。

四:由于火星及木星的万有引力作用,造成了小行星带的分布呈带状。

根据以上的四个方面的论述,对于小行星带的形成过程可以简单的进行这样的描述:

在太阳系的形成阶段,星云物质向

恒星

漩涡方形行进,随着恒星质量的加大,恒星的引力也逐渐的加大,也进一步加大了星云的行进速度,其中就有一部分的物质成了恒星本身的物质,但是也有一些物质具有了围绕太阳自传的速度,最终会因为自转离心力过大而向外逃逸,同时也会将一部分坠入今日

空间

的星云物质携带到原理恒星的位置,并且保持其在某一个轨道的高度,那些被携带出来的颗粒物质最后就会形成小行星带。

同时的,一些物质在一定程度上正向恒星中心坠落,并且具有很大的切向速度,从而可以避免他们坠落恒星中心,形成了围绕太阳运行的行星,而其中的一些星云物质,比如氢、氧等元素物质,由于逃逸到了地球,由于温度的降低,最终形成了液态水,最后形成了海洋,也为地球形成生命形成了条件,以上的这种论述也已经得到了科学的证明。

小行星带对地球的意义:

一:防止其他宇宙小行星对地球的撞击。二:小行星带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吸收宇宙射线,降低对地球的影响,如地球磁场。三:反射太阳辐射,降低辐射对地球生物的影响。四:由于引力的作用,小行星带可以稳定地球的轨道。
插件设计:zasq.net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5-30 11:14 , Processed in 1.468903 second(s), 4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