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3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风景如画] 秋已至丨清涼,如江南的瓦~

[复制链接]

 成长值: 29190

灰铜v1_05绿铜v3_05绿金v1_01绿银v3_05紫铜v1_05绿金v3_04紫银v2_0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8-9-25 04: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正文 ▾
清涼,如江南的瓦。
生长于江南的建筑
往往是以黛瓦做眉,粉墙为颊
在雨的氤氲天色里
如着一身素白衣裳
菀菀从画中来
看天地在雨中氤氲成一片
看雨水落在青色的瓦上
清透的水珠一滴一滴坠下
一眼,便是入骨清凉
诗人郑愁予说,“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江南的房子,也总如莲花的面庞让人遐想。粉墙黛瓦间,曲曲小巷中,总有许多曼妙的邂逅,有许多婉转的情思,和不忍忆起的江南记忆。
在连日滂沱的北京城,见到这繁盛的雨水,蓦然想念起江南那一大片的白墙和一大片的黑瓦来。
江南的房子,多是白墙黑瓦。沿着曲折的水岸,一色的黑白相间,在青灰的天幕下,它们零零星星地错落着,高低不一,像一个个的谜语,在时光中,等人来解。
瓦是喜欢雨的。雨落瓦上时候,总像是在弹琴一般。落雨时候,瓦上极其有韵味。
夏日的雨水,有时候来得十分猛烈,随着狂风来,挟带着一个沉闷夏季爆发的自述,从屋脊到屋檐,倾泻而下,从一片瓦到另一片瓦,飞檐而过,走得极其地急,丝毫没有间隙,急匆匆地,好似狂乱的钢琴曲。
在余光中先生的笔下,南方七月的雨,便是一曲盲奏。雨落瓦上,人在屋内听雨,像是听了一曲猛烈的交响乐。
“至于雨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夹着一股股的细流沿瓦槽与屋檐潺潺泻下,各种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谁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轮。”
这是青瓦古屋的妙处。它自带年代感,自带历史感。每一片瓦都有自己的节奏,是天然的乐器。坐在古老的青瓦檐下,听一场七月的雨,总恍如跨越了几千年。
“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
幼年时候,关于雨的记忆,也总是和屋檐,和飞瓦分不开。
爷爷家的老房子,是童年记忆中最美妙的一部分。大雨滂沱的时候,几个小小的人儿,穿着雨靴,齐齐站在翘起的屋檐下。雨密密地沿着屋檐落下,成了一道天然的雨帘。
人走不出这密集的帘子,只好在帘下偷着找乐。抬眼看雨帘,好似一帘流动的水晶,风来时,雨帘还会悠悠而动。孩童伸手去接那倾泻的水,一捧一捧的,便好似是接到了天空的眼泪。对于孩子而言,那便是最大的乐趣。
在现代的钢筋水泥房里,是再也没有这样的妙趣了。最多,隔着一层玻璃看窗外的朦胧,听雨猛烈地砸在水泥路上,看雨也不再有这样的心境。
所以,忆起江南,总有一大片的青瓦,带着一阵雨落过后的清凉,和诗意。
若是站在高处,看中国的瓦房,像是一个精美的排比。一连排的青灰色,密密排布着,像是一条条大鱼,在天地间沉默地排列着。屋脊是鱼的脊背,白墙是鱼的肚皮,一片片的青瓦便是一片片的鱼鳞。落雨时候,鱼是活着的,一条条翻江过海,意趣逍遥。
瓦上,凝结着中国人千百年的智慧。
单片的瓦极其脆弱,落地既碎,但聚集起来的时候,却能成屋,能成家,能遮风挡雨,能温暖人世。
瓦,在中国的历史,其实很久远了。在中国的土地上,它好比一条悠长寂寥的古道,从久远的西周秦汉而来,它跨过了中国的东西南北与四季轮回。
一个个时代在岁月里更迭,一代代人事变换,瓦上有过青霜,积过灰土,纳过雨水,长过青苔,光阴越来越厚重,瓦却越来越轻薄。
瓦,不是冰冷冷的一片瓦。它带有时间的记忆,更带有中国的诗意。
在中国的建筑里,瓦是可以重复使用的。建筑师王澍曾说过,“这是中国的传统,每一次拆了房子之后,人们都会用拆下来的材料重新建造,而不是简单地把它抛弃。这里面有对时间的很诗意的体会。”
一片瓦,记录着光阴的荏苒变迁,也记录着故乡的山长水远,还有家的片刻温暖。
雨落青青瓦上时,不小心便会遇见一个遥远的中国。
掀开一片瓦,走进一个清凉的时空里。
白墙黛瓦间,江南眉目清晰,故乡在此停歇,中国也并不遥远。
- END -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6-2 21:59 , Processed in 1.648285 second(s), 4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