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3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国学名著] 《联话杂钞》作者:冯天亮【TXT】

[复制链接]

玄铁会员 - 等级≥主簿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10 23: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联话杂钞(一)


作者: 冯天亮 资料来源:品味+品位


前 言
  冯天亮先生费时数年,旁搜博采,编成《联话杂钞》一稿,并同意在湖南楹联网上陆续揭载。鄙人有幸先读先生全稿,对先生的认真严谨和无私热情深表敬佩。
  对联起源于晚唐,至今已近千年历史。而联话之作,虽然在宋元偶有著作然涉及评谈,如王銍《四六话》之类,要非专门著述。至清朝中叶,楹联创作进入全盛时期,名家辈出,杰作纷呈,乃有梁章钜《楹联丛话》撰成,始为联话之开山之作。梁著采辑宏博,重在楹联掌故,将五代至清中叶之楹联发展史勾划出基本轮廓,同时又广采时人作品,记录大量名联名家,允称巨制。此后,联话之作甚夥,多为梁作之仿,或囿于识见,或多所重复,皆无足观。上世纪初叶,吾湘吴恭亨氏,于联话中独标一帜,其《对联话》之作,虽篇幅及收辑范围不及梁书,而评骘精确、采择精严,且以古典文学理论与当代西方文学理论相融合,为联话之作添入全新思想与审美角度,实为楹联研究者及楹联爱好者学习借鉴之极好教材。梁、吴二氏之著,皆习楹联者必读之书。尝以为现代楹联出版物虽多,却未见有与梁、吴二氏所著足相鼎足者,亦足叹息。自吴氏之后,九十年来楹联创作时盛时衰,亦未有全面采辑、整理及评论者。冯天亮先生之作,虽录自他人所撰,述而不作,然先生目光敏锐,深谙楹联历史,本人又精于诗联之学,故虽钞书,其思想、眼光则全出于自我。冯先生从三千多种书籍里,采钞出一百多万字之联话资料,足以继踵前贤,补数十年联话总龟之缺。
  冯先生所钞,概其内容,分为三类。一为资料性质,即某些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中出现的大量楹联,如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出现的大量挽联、抗日战争时期在各地流传的大量对联等,或以人为纲,或以地为纲,或以事为纲,把稀见之资料钞撮公布,足为楹联史料。二为掌故性质,即关于某些对联产生背景、创作过程之史事轶闻,或某些对联作者之生平事迹与创作概况等,皆精确记录,足为今世读者赏析研究之助。三为评论性质,即前代学人、文人关于某些对联的艺术特色和创作得失之评论,此类评论往往言简而意赅,深中肯綮,后之研习楹联艺术者,可从此类评论中深悟创作之道,开拓眼界、提高眼力。《联话杂钞》虽侧重楹联之事,而无论读史论艺或知人论世,皆有可供思考与借鉴者。且联话联史,趣味盎然,读之不觉欣然忘倦。
  冯先生深入史学,固与寻常著述者之道听途说、随意抄录不同。所钞各书,皆究本穷源。凡对联类书籍,皆屏而不取,乃从原始资料中找寻材料,大部分都为第一手材料,而不肯轻易转抄照录。且全书数千条,每条皆注明作者、书名、卷数、页码、出版者名称及日期,以便读者随时覆按。先生钞书,素重校对,一字一句,不肯放过,故所录材料,可放心使用,极少错漏。此皆与时下某些对联著作粗制滥造、耳食臆断者大异其趣,而其利于读者甚多。
  冯先生此稿,据先生自称,实为撰写《联史》之预备材料,故未加分类,亦不加个人评论意见。古之学者,欲有著述,必有长编之作,冯先生盖仿古人所为。如此宏富之资料,足供他日撰述之需。先生孜孜矻矻,以学问为终生追求之事业,必有大成。鄙人善颂善祷,有厚望焉。敬为此序。
                              何柯可
                           2005年正月于三可堂



作者:冯天亮 录校:寒灰心事 原载: 品味+品位 转贴请注明
资料录入:哈哈儿    责任编辑:哈哈儿


插件设计:zasq.net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6-4 17:51 , Processed in 0.798755 second(s), 4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