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8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转帖] 好社会就像好房子 听费孝通重释何为“美好社会”

[复制链接] [已阅至1楼]

 成长值: 29240

灰铜v1_05绿铜v3_05绿金v1_01绿银v3_05紫铜v1_05绿金v3_04紫银v2_0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7-11-9 01: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标题:好社会就像好房子,听费孝通重释何为“美好社会”
《探寻一个好社会:费孝通说乡土中国》
  张冠生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年10月

  大家
  费孝通曾说,自己一辈子只写了两篇文章,一篇“农村”,一篇“民族”。大时代里的一介书生,在外界巨变与历史动荡中力图持续内心的写作,其终极求索,是探寻社会如何能更好。
  日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理想国出版了《探寻一个好社会:费孝通说乡土中国》,书中首次发表费孝通的《对“美好社会”的思考》一文手稿,这是费孝通一生探寻心得的浓缩,也是中国学者首次就“重释美好社会”议题向世界发言,系统阐释“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思想。
  费孝通少年早慧,青年成名,暮年得道。其早年心志一以贯之,直达生命终点。那些在岁月中轻轻翻动的泛黄书稿,带我们回到行行重行行的田野调查现场,体味瑶山惨剧的恸殇时刻,师友的恩情与离散,耄耋老境中的真诚反思……大时代里的一介书生,在外界巨变中力图持续内心的写作,其终极关怀是对美好社会的思考和探寻,是乡土中国的现代出路和现实途径。
  1936年的江村调查,是费孝通一生探寻“中国方案”的起点,他的《江村经济》一书向世界讲述了“中国乡村社区的全部生活”,深刻探究传统文化在西方影响下的变迁,成为中国本土化研究的典范。江村之变,可作乡土中国八十年变迁的缩影。几千年农耕文明养成的乡土中国,欲从农耕、保守、封闭、礼治的传统形态转换到工商、进取、开放、法治的现代轨道,何其艰难?费孝通的一生著述,是一笔特殊遗产,如果确定一个总题目,“乡土中国的现代出路和现实途径”可作首选——农业文化和工业文化如何替易?面对乡土社会的损蚀,乡土还能重建吗?城市化怎样避免西方国家经历的社会震荡、农村凋敝、农民流离失所的代价?
  作者张冠生曾为费孝通做助手,他所著的《探寻一个好社会:费孝通说乡土中国》全书以闲适的书话体重述费先生心路、学路、思路与书路,既发挥出书话体“真性情、真见识、真故事”的自由精神,也呈现出重回历史现场之亲闻、亲历、亲见的独有魅力。一段段尘封已久的书话,重现费孝通起伏动荡的生命记忆,亦勾勒出百年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史。
  信息时报记者 陈川
  名家点评
  好比造房子,(费)孝通所关心的是,从居住的需要开始,到建筑的完成为止,一面要看房子是怎样构造起的,一面也招呼到和居住直接间接有关的种种需要,和此类需要的未尝不因房子的构成而获得满足;我的却仅仅表示了一个有好房子住的希望,提出了一个好房子的图样来,究属好不好,也还是另一问题。两者相较,无疑的他的尝试要比我的更为基本,更为脚踏实地。
  ——潘光旦(《优生概论》、《自由之路》作者)


管理员已阅至此楼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6-7 03:45 , Processed in 0.794639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