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转帖] 《喧哗与骚动》两个堕落女人的故事

[复制链接] [已阅至1楼]

版主勋章 - 版主勋章

 成长值: 21390

宝血灵晶结丹成就紫铜v3_04紫铜v2_03灰铜v3_01紫金v1_04紫银v1_02绿金v3_05紫铜v1_05灰金v1_05蓝铜v1_05蓝银v1_05绿金v1_01绿铜v3_05绿银v3_05红铜v1_05紫银v2_05灰铜v1_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9-3-29 03: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喧哗与骚动》
  作者:(美)福克纳
  成书时间:1929 年
  类别:长篇小说
  版本推荐:李文俊译,人民文学出版社版
  福克纳在写《喧哗与骚动》的时候,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这部他最重要的小说的诞生也没有使他一夜成名,但是,他的影响却在稳步增长着。
  他1949 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死后的影响越来越大。人们谈论意识流小说,就不能不谈他的《喧哗与骚动》,谈论福克纳虚构的著名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就无法回避《喧哗与骚动》。除此之外,《八月之光》、《我弥留之际》、《圣殿》、《去吧,摩西》均无愧于世界名著的称号。
  威廉·福克纳(1897~1962)是美国南方的土生子,他出生在密西西比州北部的一个庄园主后代的家庭里。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写过不成气候的时尚小说,后来,听取前辈作家安德森的建议,以家乡为题材写了一部小说,虽然稚气未脱,但是,福克纳看到了他今后文学创作的方向,就是描写他的家乡。从他的小说特色看,他是个世界级的、重量级的乡土作家。和其他的南方作家一样,福克纳眷恋夕阳将逝的南方贵族的庄园生活和文化,反对北方的资本主义入侵。他用15 部长篇和近百部短篇小说组织了自己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这是他虚构的约克纳帕塔法县,里面不同社会阶层的若干家族的几代人是他脉脉温情讲述的对象。在福克纳的小说中,时间总是向回倒转,他使死去的和虚构的人物超越了时间界限而长存人间。
  为了维持生计,他不得不去好莱坞写剧本,不过,他看得倒很开,他说,如果这个人是一流的作家,没有什么会损害到他写作;如果他不是个一流作家,没有什么可以帮得上忙。写完剧本,他便匆匆忙忙又回到他的故乡。他并不是眷恋家庭,因为他和妻子常年不合,妻子一直不相信丈夫是世界一流作家,曾把福克纳的手稿从飞驰的车窗扔出去。他返回故乡是因为他离不开那片土地。甚至当他得知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时,也拒绝去遥远的瑞典领奖。
  领奖的时候,“小地方”本色暴露无遗:说话战战兢兢,忙乱地忘记上前接受瑞典国王颁发的奖章。他的许多杰作是白天工作12 小时之后锱铢相累完成的,考虑他所受的生活压力和地域的局限,只能相信,对于一个优秀的作家,没有什么可以损害他的创作。如今,福克纳已经成为从事乡土创作的作家们的楷模。他用自己的作品引证了一个永恒的真理:作品越具本土性,也就越有世界性。福克纳的名言给寻求本土特色的作家们以信心:我发现我那块像邮票一样大小的家乡土地倒也值得好好写一写,只怕我一生也无法把那里的事情写完。这块土地打开的虽是别人的金矿,倒也为我自己创造了另一番天地。
  对于《喧哗与骚动》,福克纳说过,这本小说是两个堕落的女人,凯蒂和她的女儿的一出悲剧。可见作者心中对凯蒂是同情的。作品描写了一个古老贵族之家的没落,表现了这个家族成员各自的生活遭遇和精神状态。他抛弃了传统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而是借鉴了爱尔兰作家乔伊斯《尤利西斯》的意识流技巧,追求人物的心理真实。作品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让康普生家族的小儿子班吉“讲故事”,他是个白痴,以他的所见所闻勾勒出朦朦胧胧的故事轮廓,接着再分别以大儿子昆丁和二儿子杰生重讲一遍故事。由于各人的角度不一样,所以故事的风貌也不同,最后,女佣迪尔西再将故事完整的讲述,故事的细节和发生时间最终全部交代清楚。这是一部比较难阅读的小说,它打破了读者的阅读习惯,但是它的确是一部很有意思的小说,难度和有趣与它的名气大小程度相等。
  小说问世以来,这个被称为“粗鲁的天才”的福克纳就不断遇到诘问,他是不是有意卖弄或与读者为难呢?有人抱怨说,读了三遍还不懂,福克纳告诫他去读第四遍。为此福克纳解释了他创作的动机:我一开始就透过一个白痴孩子的观点来说这个故事,因为我觉得由一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人来讲故事,效果会更大。我发觉没有把故事说出来,就又试了一回,同样故事透过另一个兄弟的观点来说,还是不成。第三次我透过第三个兄弟的观点来说这个故事,结果也还是不成。我试着把各部拼在一起,由我自己来补充说明。可见,这部小说的形成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并不是故弄玄虚。
  《喧哗与骚动》赢得了评论界极大的褒扬,他们惊叹小说结构的繁复和完整。从四个部分看,小说发生的时间排列是“CABD”式。大小说家康拉德称赞这是一部坚实的四个乐章的交响乐结构。这是小说家奉为圭臬的小说——它本身就是一部完整的创作技巧的教科书。
  内容梗概
  《喧哗与骚动》的标题,选自莎士比亚名剧《麦克白》第五幕中麦克白的一句台词:“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了喧哗与骚动,却没有任何意义。”
  故事发生在杰弗生镇上的康普一家。这个家庭曾经显赫一时,黑奴成群,如今已经没落,只剩下一幢破败的宅子,黑佣人也只剩下老妇人迪尔西和她的外孙勒斯特。康普生先生是1912 年去世的。他在世时算是一个律师,但从不见他接洽业务。整天醉醺醺,发一些愤世嫉俗的空论,把悲观失望的情绪传染给大儿子昆丁。康普生太太冷漠自私,无病呻吟,拖累和折磨全家人。这个家庭没有丝毫的温暖。女儿凯蒂可说是全书的中心,虽然没有单为她开辟一章,但书中一切人物的所作所为都与她有关。物极必反,从古板高傲、循规蹈矩的家庭中,出现了她这个放荡的女子。她行为不检点,先和一个暴发户子弟私通,后来嫁给一个门当户对的体面人家,但是,真相揭穿后,夫家将她驱逐出门。她给康普生家留下女儿,自己则去大城市,成为一个名声不好的女人。
  哥哥昆丁和妹妹凯蒂关系很好,他作为一个没落家庭的最后一个道德的维系者,生性高傲、敏感而孱弱,竭力要挽救家族的名誉。当家族丑闻暴露后,他站出来,居然承认这个私生女是自己和妹妹私通的产儿,试图把妹妹屈就于暴发户子弟的反传统的道德观,转化为贵族世家内部的乱伦关系,就在凯蒂出嫁后,他投河自尽。
  杰生是凯蒂的大弟弟,他和昆丁相反,随着金钱势力在南方上升,他已顺应潮流,成为一个实利主义者,仇恨和绝望有时又使他成为一个没有理性、不切实际的复仇狂和虐待狂。昆丁对凯蒂的感情是爱,而杰生则是恨。由于凯蒂夫妻间离异,使他无法得到凯蒂丈夫应允给他的一家银行里的职位。为此,他居然把凯蒂留给私生女的赡养费据为己有,谁知私生女长大后,又把钱偷走,与一个流浪艺人私奔。
  班吉是凯蒂的小弟弟,他是先天性白痴。1928 年,他33 岁了,但是智力水平还相当于一个3 岁的孩子。他没有思维能力,脑子里只有感觉和印象,而且还分不清它们的先后,过去的事与当前的事都一起涌现在他的脑子里。
  通过他的意识流,我们能够体会到,他失去了姐姐的关怀,非常悲哀。
  班吉的故事。1928 年月7 日,是班吉33 岁生日,他大部分时间是在年轻黑人勒斯特看护下东游西逛度过的,他们在曾经属于康普生家的场地上看人打高尔夫球,然后在场地来回寻找一枚丢失的2 角5 分钱硬币。晚餐时,班吉注意到杰生和昆丁在争吵,到了睡觉的时候,他看见有人从昆丁的卧室钻出来,沿着一棵树爬了下去。
  大部分时间里,班吉的头脑塞满了各种支离破碎的记忆。这些回忆大多数是关于童年和他姐姐凯蒂的经历:一会儿他的脑子里浮现出他和凯蒂、昆丁在水边玩耍的情境;一会儿他的脑子里又浮现出,黄昏时分他在院子里瞎逛,使正在和男朋友接吻的凯蒂大吃一惊;一会儿他的头脑又浮现出在凯蒂出嫁时他喝醉的感觉;一会儿他的脑海又浮现出自己被母亲改名的情境;一会儿他的脑海又浮现出凯蒂因失贞回家后默不作声,显得心慌意乱,他感到情况不妙,朝她猛扑过去,放声痛哭起来。
  昆丁的故事。1910 年6 月2 日,昆丁在哈佛大学学生宿舍里自杀,临死时昆丁把祖父传给他的手表砸得粉碎,同时划破了自己的手。事前,他仔细穿上最好的衣服,然后把自己的东西打成包,然后分别给父亲和同学写信,从容吃过早饭之后,他在五金店买了两个大熨斗。当他坐在有轨电车上时,想起妹妹凯蒂,她最近嫁给了海德。她的性生活使他心情变得极度烦躁,无论是她同先前的爱密司私通还是现在和海德结婚,都令他厌恶。昆丁在哈佛大学生活得并非愉快,觉得康普生家为了给他交学费,卖掉了属于班吉的那份土地,实在令人啼笑皆非。
  昆丁在转乘另一辆有轨电车时,回想起他同海德那次痛苦的见面,那人非常傲慢,自大得令他反感。昆丁下了电车,走近一家小村店。在那里,他看见有位小姑娘,看上去非常腼腆,于是,他给她买了几个小面包。不一会儿,有很多人前来和他搭话,其中有这个女孩的哥哥,他误解昆丁是企图诱拐他的妹妹。昆丁也不辩解,任凭他们把他扭送到警察局。这时恰巧碰上了他的几个哈佛大学的朋友,他们澄清了误会,把昆丁救了出来。他高兴地同他们一起共进野餐,但是,每当他回忆起同爱密司的不愉快接触,情绪马上低落下来。所以,当杰拉尔德信口胡说女人时跟他打了起来。施里夫最终把他们分开,昆丁气愤地回到哈佛住处。他把身上打架时沾到的血迹擦干后,便在傍晚时分跳水自杀了。
  杰生的故事。1928 年4 月6 日。杰生听说十多岁的侄女逃学,又气又恨。
  他驱车把小昆丁送到学校,然后回到镇上杂货店继续干他的单调工作。在商店,他又收到凯蒂的来信,询问孩子的生活费用的问题。杰生很惊慌,因为他一直在侵吞孩子的生活费。整个上午杰生都在痛苦地思考他那令人失望的家庭。午饭后,杰生向母亲谈起家里的财务状况,小心翼翼地隐瞒自己的过失。下午在商店里看到侄女和剧团的一个人打门前走过,他十分生气,驱车追赶,没有任何结果。回来时发现股票行情暴跌。
  迪尔西的故事。1928 年4 月8 日,迪尔西唤醒勒斯特,要他取柴生火为全家做饭。昆丁没来请安,杰生打开她的卧室,发现她已经踪迹皆无,急忙回到自己的住处,发现多年的积蓄已不翼而飞,于是他通知警察局帮助查找,但没有结果。当一切喧闹过后,班吉的大脑又恢复到空白的幸福之中。
  精彩篇章推荐
  第一部分(1—84):1928 年4 月7 日(班吉部分)。通过白痴班吉的意识流,模糊地勾勒出了康普生家庭发生的事件。因为班吉是白痴,所以他的意识流没有任何的因果和连续性。可以给读者以从没有过的崭新阅读体验。


管理员已阅至此楼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6-5 03:14 , Processed in 0.574727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