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娱乐综合] 还不快去看《三块广告牌》,新科奥斯卡最佳影片八成就是它了!

[复制链接]

黄金会员 - 等级≥学政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8-3-4 09: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导读】赶在奥斯卡颁奖礼之前,我们已经可以在国内大银幕上看到这部奥斯卡夺冠热门影片《三块广告牌》啦!

前不久,在有着“奥斯卡风向标”的金球奖颁奖礼上,《三块广告牌》一举斩获电影剧情类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剧本等四项大奖。整个颁奖季,这部由马丁·麦克唐纳自编自导,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伍迪·哈里森等人领衔主演的黑色幽默电影,横扫的奖项已经多达88个,口碑炸裂。两天后的奥斯卡颁奖礼上,这部片子再收获几座小金人奖杯简直是大概率事件。此前它已获得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原创剧本等重量级奖项的7项奥斯卡提名。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在手机、微博、微信等新媒介的助力下,人们或可将自己的观点、思想昭告于天下,或可对某公共事件加以讨论、发酵,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事态的发展。然而,《三块广告牌》一片却带我们回到了传统媒体时代——电视、报纸、户外广告等媒介各擅其长,所有的媒介事件均是被严格筛选、设置过议程的。从剧情来看,女儿遇害致死,其母认为当地小镇的警察办案不力,买下路边荒废许久的三块广告牌,大肆抒发内心的愤懑,向警长隔空喊话,从而将诸事、诸人之间的矛盾广而告之,大白于天下。如此简单的剧情,却被改编成了教科书级别般、十分高级的剧本,叙事的文学性和结构性都呈现出一种匠心独运的设计感,“三块广告牌”仿佛三面镜子,映照众生的嘴脸,也仿佛三个意涵饱满的“隐喻”。在被称为“奥斯卡风向标”的金球奖颁奖礼上,《三块广告牌》一举斩获电影剧情类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剧本等四项大奖,预示着以该片360度无死角的优质,以及浓厚的学院派气息,再收获几座奥斯卡小金人奖杯也是大概率事件。
《三块广告牌》里最值得玩味的就是导演对言语的、行为的和态度的极致行为的勾画。作为西方电影圈中“直面戏剧”的代表,马丁·麦克唐纳非常善于借助荒诞手法,通过大量俚俗的台词来表现人性当中最为黑暗和复杂的部分。然而,他不停留于此,他用三块“广告牌”歌颂美德,描摹这交缠着痛苦、幽默、美德的冷暖人间,打造出这部张力十足的黑色幽默电影。此片保持了前作《杀手没有假期》《七个神经病》一贯的精致——对人物“粗中有细”的勾勒描摹,对音画元素严丝合缝的构建——体现了其丰富的剧作经验和美学修养。就说电影的配乐选曲,就彰显出其不俗的音乐品味,如《夏日最后的玫瑰》歌词中的一句“当所爱的人已经逝去,谁还愿意在这黑暗的世上独自凄凉”,恰如其分地描写出女主角深刻的人生况味,真是浓而不艳、哀而不伤。

如片中广告商所看的书名《好人难寻》所寓意的那样,片中虚构的“小镇”民风彪悍,人们一言不合就开怼,动口不行就动手,导演将备受关注的种种美国社会问题都塞入其中。因此,《三块广告牌》堪称美国的“浮世绘”。
“Anger begets greater anger”,愤怒只会导致更大的愤怒,导演用这句台词提升了全片的精神内核,再通过剧情的反转来治愈乱糟糟的世界,带人在大喜大悲中进入了喜剧片的最高境界:笑中带泪。导演明显给人留下了希望,如警长临终的三封遗书、医院中的一杯橙汁、重贴广告牌及最后的旅程等,这些都源于人性的善意。电影最感人的片段,是如钢铁侠一般彪悍、铁硬的女主角在广告牌下与一头美丽的小鹿邂逅时,说服自己不是女儿显灵,只在一瞬间抹眼泪时流露出一丝丝母性光辉,擦干眼泪后,继续战士般战斗。奥斯卡影后获得者——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用层次感极强的演技,把这个极为出彩的角色的特质错落有致地表现了出来。

正如警长的遗书中所说:仇恨从来就无法解决问题,但爱可以解决问题。《三块广告牌》抛出了人的愤怒的问题,它像一篇“醒世箴言”,帮助观众探讨:如何抗争,并与自己和平相处。绝妙的是,影片结尾留下了一个开放式的命题:女主角和警官握手言和。他们共同上路,准备去寻找、惩戒真正的凶手。影片行文至此,那些无处安放的愤怒,才有了一个新的落脚之地。这样的结局,无疑在乌云密布的天穹里开了一个口子,把珍贵的阳光让进来。

作者:潘飞,北京大学传播学博士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6-19 11:46 , Processed in 0.743401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